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年)》关于加强校园急救教育的决策部署,3月7日,我校联合市红十字会,启动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本次活动通过“理论授课+情景模拟+实操考核”三维模式,为全体教职工构建生命救护知识体系,标志着我校急救教育规范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一、专业讲解破认知盲区
市红十字会培训部主任冯仁慧以触目惊心的校园突发案例开篇,通过"数字画像"揭示急救教育紧迫性:"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超54万人,校园急救技能普及率不足1%。”结合动画演示,系统拆解"黄金4分钟"救援全流程:
精准操作规范: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胸廓完全回弹。
智能设备赋能:详解AED"语音引导-自动分析-智能除颤"的安全操作逻辑,破除"不敢救"心理障碍。
“按压频率需保持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专家现场示范胸外按压手法、人工呼吸技巧及AED电极片贴放位置,并设置模拟场景,组织教职工分组演练。“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全程语音提示,普通人也能安全使用”。
二、情景模拟强救护能力
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参训人员分组开展沉浸式演练,全流程实操,学员依次完成意识判断、CPR循环施救、AED电极贴敷等关键操作。
培训师逐人纠正按压手势、通气角度等技术细节,确保动作标准化。
此次培训是积极贯彻滕州市教育与体育局,关于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深化急救教育普及工作,让更多师生从“第一目击者”成长为“第一施救者”,为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为社会培养有担当、有技能的“生命守护者”!
一审:刘近森 一校:翟洪勇 二审:郭婷 二校:宗修宇 三审:刘春梅 三校:朱大伟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