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段美术
中小学美术学科课程纲要是指导课程实施的基本教学路径, 切实以学生视角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创新点,以“新课程达标课”为实施的主渠道。具体撰写要求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背景
1.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按照学习领域不同学段的要求表述,以及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
2.本册教材或者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中共编排的内容,按单元提炼罗列出;
3.本册或者本学期学习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4.学习能力分析,注重年级特色,按照学段目标的四个学习领域逐项分析已掌握的知识与所达到的技能水平。
二、课程目标
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表述。
三、课程内容
用目标导向,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整合本册教材或者本学期所用教材,以主题式或者按照不同学习领域,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像教材专家一样思考,建构单元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一致,以问题为引领。
四、 课程实施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一) 课程资源
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年级及其参考资料、书籍等,精选优化课程资源。
(二) 学习活动
教师应是“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情境、源于问题、关注经验、强调探究的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二)评价结果:学期成绩以等第呈现。
六、样例
九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美术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苏少版2014年7月第1版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课时:16课时
一、课程背景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范畴 |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 核心素养 |
造型·表现 | 1.尝试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基本造型要素,根据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尝试运用塑泥和废旧材料等,以雕塑的形式,通过大胆想象和构思,进行造型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尝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加入夸张、变形、装饰、分割以及构成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 图像识读能力
美术表现能力 |
设计·应用 | 1.观察身边的物品,了解物品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易于收集的各种媒材,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质进行器具、服饰和座椅的造型设计活动,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 3.了解器具、服饰和座椅的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与文化内涵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
创新实践能力
审美判断能力
|
欣赏·评述
| 1.通过欣赏中国和外国的雕塑作品,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雕塑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雕塑发展概况。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欣赏交流和课下整理、完善形成关于某一件雕塑作品的小短评,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展评活动,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 图像识读能力
文化理解能力 |
综合·探索
| 1.通过造型与历史、地理、文学、音乐和表演等不同领域的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活动。 2.根据学生对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体验,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3.分组合作设计、布置学生主体性作品展览体验探索的愉悦与成就感。 | 文化理解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 |
2. 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
本册共有9课,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领域有4课,设计·应用有2课,欣赏·评述2课,综合·探索有1课。为了保持全套教材总体架构的一贯性,本册教材也基本采用了较为统一的课程进度架构:
首先以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雕塑的内容开篇,接着是材料创新现代雕塑,从不同视角阐述了雕塑的基本语言。紧接着以学生熟悉且能驾驭的漫画表现形式,展示具有特殊魅力的绘画艺术形式。同时“造型·表现”与“综合·探索”两大领域相互穿插相互支持,然后以强调创意,注重美观、实用的“设计·应用”课压轴,并以注重文化内涵和表达能力的“欣赏·评述”课程作为结束。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绝大部分可以说是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比如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与第2课《灵动的生命》、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在第1课中,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朝代的更迭,儒、释、道的兴衰,哲学思潮的传播等等,这些都直接反应在了中国古代雕塑上。而第2、9课是从外国雕塑入手,了解西方的雕塑艺术,感受雕塑艺术的本质。另外第4课《与建筑相伴》、第5课《敦煌·千年》、第6课《日用器具》、第7课《霓裳之舞》和第8课《最亲近的家具》,每一课都是以历史为主线,解读着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 前内容 | 本册内容 | 后内容 |
总述
| 利用各种美术媒材(如国画)进行探索及体验,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提升技能、技巧和人文素养。 | 在已有基础美术知识和基本美术素养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感受中西美术的交汇、古今艺术的贯通。 | 感受不同的美术媒材带来的不同美感,在进一步提升美术素养的基础上,侧重于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
造型 表现
| 八下第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作品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体验工笔花鸟画的画法。 八下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水墨画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引导学生品味水墨画的特殊韵味。 | 九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以学生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材质,运用线条和空间造型要素,引导学生运用比绘画更直接、可亲的方式雕塑,表达自己的情感。 | 九下第2课《以刀代笔》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感受版画的艺术特色,运用线条和空间造型要素,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
| 九上第3课《有趣的夸张》了解漫画的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感受漫画的特殊魅力。 |
| |
设计 应用
| 八下第6课《美丽的书》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学习书籍设计的基础知识。书是学生日日相伴的伙伴,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激发兴趣。 | 九上第6课《日用器具》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器具,易于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 九下第6《可爱的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品味。 |
八下第7课《张贴的画》了解招贴画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 | 九上第7课《霓裳之舞》了解服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 九下第7课《公共艺术》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为公共设施搭配颜色,体现功能性、实用性和观赏性。 | |
八下第8课《一目了然》创意设计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深入感受标志、图标对生活的影响。掌握图形符号的分类、特征及设计要点。 | 九上第8课《最亲近的家具》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设计理念的渗透,在设计制作中形成现代设计意识。 | 九下第8课《城市客厅》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广场设计的理念,增强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设计意识。 | |
欣赏 评述 | 八下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了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 九上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了解古代的雕塑艺术,体会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 九下第1课《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各具风格的中国代表性建筑,感受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领悟中国建筑的思想内涵。 |
八下第9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历史画,内容独特,意义重大。以“理性入手,感性提升”的思路进行欣赏、感受。 | 九上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文化精神呈现。 | 九下第9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建筑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纪念碑,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体现了人类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和建筑艺术的巨大革新。 | |
综合 探索 | 八下第5课《园林·探幽》园林艺术中蕴含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在有限的空间里完美的再现了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 九上第5课《敦煌·千年》了解敦煌艺术的发展、变迁,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美,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 九下第5课《故乡·情深》以鲁迅小说《故乡》为素材,综合了文化、戏剧、绘画、雕塑、设计、化妆多个领域,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 |
4. 学习能力
通过八年的美术学习,学生已经完全认识了基本的美术材料,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基本掌握,能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大部分同学都对美术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向老师学习绘画知识。其中一些绘画水平较好的同学,喜爱绘画,接受能力快,作业完成较好,学习效果较明显。但是由于九年级学生的学业特点,以及审美心理的发展等原因,有一些同学在时间精力和美术能力上有差距,上课的纪律也时好坏,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所以缺乏学好美术的信心和耐力,需要老师着重帮助教育和引导。因此本学期要着重提升良好的绘画习惯和积极的审美态度,发展美术表现力,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二、课程目标
1. 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观察生活、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2. 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观看教师示范和体验等活动,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审美态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 通过欣赏作品、观看视频,描述、讨论、展评等活动,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图像识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4. 通过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设计、欣赏、评述等活动,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课程内容
课程 内容 | 学习 领域 | 内容 调整 | 调整原因 | 学习内容 | 课时 |
开学第一课 |
|
|
| 分享《课程纲要》 | 1 |
| 欣赏 评述 | 移动 整合
| 这两课分别从中国雕塑和外国雕塑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可以视为一个对比欣赏的小单元,即“侧重学生欣赏、评述表现的内容为主轴”。 | 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 1 |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 | 1 | ||||
造型表现与 设计 应用 结合 | 整合 移动 | 这两课可以视为一个依托“造型·表现”的基础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融合进行的小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尝试在“造型·表现”创作中注入设计理念”,在“设计·应用”创作中不忘“造型”。 | 第2课《灵动的生命》 (造型.表现) | 1 | |
第6课《日用器具》(设计.应用) | 1 | ||||
设计 应用
|
|
| 第7课《霓裳之舞》 | 2 | |
第8课《最亲近的家具》 | 1 | ||||
造型 表现 |
|
| 第3课《有趣的夸张》 | 2 | |
造型表现与 綜合探索结合 | 整合
| 这两个都设计到了中国传统壁画,把两者融合,能更深入的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第4课《与建筑相伴》 | 2 | |
第5课《敦煌·千年》 | 3 | ||||
|
|
| 整理作业 | 1 |
四、 课程实施
(一) 课程资源
1.《美术(九年级上册)》江苏少儿出版社
2.多媒体资源
3.课件
(二) 学习活动
1.课前2分钟做好课前准备,例如:准备好自己的美术工具;自觉的复习一些和美术相关的知识点。
2.在美术课中能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在手工课中能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4.在欣赏课中能够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5.在探索课中能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6.完成作业内容,并能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及时优化。
7.美术学习不但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要求你能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下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看、听、说、画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堂课能互帮互助地进行自评与互评。
8.本学期,除了完成课程规定的作业外,能积极参与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的绘画比赛与各类主题活动、实践创新、艺术节等展示活动。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学期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70分)+ 结果性评价成绩(30分)
1.形成性评价(70分)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师评、互评或小组评的方法,进行的专项或阶段性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 | |||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素 | 怎么评 | 谁来评 |
课前准备 (5分) | 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 A.能够带齐工具或材料并整理整齐。(优秀) B.工具材料不完整。(良好) C.没带工具材料。(不合格) | 组长 教师 |
课前预习(5分) | 提前预习做好准备拿出美术书 | A.课前预习并拿出课本。(优秀) B.没有拿出课本,但已进行预习。(良好) C.没有预习(不合格) | 师评 |
课堂表现 (20分) | 合作探究 | A.认真倾听,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使用美术语言。(优秀) B.能回答问题,通过引导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良好) C. 不会表达,不会使用美术语言。(不合格) | 师评 互评 |
作业形式 (5分) | 合理运用美素元素 | A. 形式丰富,合理运用各种美术元素。(优秀) B. 形式一般,体现出基本掌握方法原理(良好) C. 没有体现美术元素(不合格) | 师评 互评 |
作业质量 (25分) | 完成一副完整的美术作品 |
| 师评 互评 |
展示评价 (10分) | 作品展示、语言评价 |
| 师评 互评 |
2.结果性评价(30分)
结果性评价 | ||
评价项目(评什么) | 评价的方式(怎么评) | 谁来评 |
学期末质量检测 | 积极参与美术书法作品展(10分) | 师评 |
课堂作业完成质量(20分) | 师评 | |
(二)评价结果
学期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学期成绩以等第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第。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优秀(≥90分),良好(75-89分),及格(60-74分),需努力(<60分)。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