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中 地 理
一、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学期课程纲要是地理教师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校情、学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研究、分析、规划,编制的一个学期所要实施的课程的整体设计。
第一,学期课程纲要首先要写明课程名称、开设年级、教材版本、设计者(备课组或个人)等一般信息。
第二,对学期课程背景进行简要分析。课程背景分析是制定学期课程纲要的基础。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期课程的开设目的、意义;二是主要内容、核心概念;三是学期课程在初中地理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四是学情基础。
第三,陈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元素。课程元素是学期课程纲要的核心。
第四,说明学期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和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课程资源。
二、课程元素的设计
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是学期课程纲要的四个基本元素。四个基本元素是一个整体,其中,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是统摄其他三个要素的灵魂。一致性是课程元素的设计的基本要求,四个基本要素要一致于目标。
课程目标——为什么学?预期学习结果是什么?学期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在学期教学中的体现。需要将课程总目标分解到学期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渗透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全面清晰地阐述学期教学目标,明确学期教学的总体方向。
课程内容——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本学期教材的章节名称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课程实施——怎样学习?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包括学习单元划分、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方法、课时安排等。
课程评价——学到了何种程度?是否达到了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设计,形成性单元检测的计划,期中、期末考试的安排等。
三、注意事项
第一,注意学期课程纲要与单元课程纲要、课堂(课时)教学设计的不同。
第二,始终坚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
第三,应当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实施的资源条件,并且逐步提升课程实施条件。
第四,鼓励创新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同时应当注意评价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四、样例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地理
开设年级: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版本:商务星球版
设 计 者:××学校八年级地理组
一、课程背景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是对我国自然、人文特征的总体概括,对学生国土意识、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本学期主要从位置、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等方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整个初中阶段最贴近学生生活、最重要的知识。
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学习,掌握了阅读地图、图表的基本方法,对世界地理的总体格局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区域特征的能力,同时对不同类型国家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方法、模式迁移到中国地理的相关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为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学期课程目标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融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知道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感知我国辽阔的疆域。
2.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地形区、气候类型及主要河流,能够从地形、气候、河湖描述我国的自然环境特征,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归纳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举例说明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4.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分布特点和发展现状,举例说明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本学期学习,能够从整体上分析和判断我国的人地关系,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形成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大概念,理解因地制宜思想。
2.利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持续关注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尝试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要素的变化原因,发展地理思维。
3.通过地理研学活动,考察和调查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运用黑板报、辩论赛等方式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尊重不同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
章 | 节 | 内容标准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 |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 |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 ·举例说明可再生自然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 |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 |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 |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
四、课程实施
(一)学习单元及课时安排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把本学期整合为四个学习单元,14节新授课安排24课时,导言安排1课时,单元复习总结各安排1课时,期中、期末复习各安排2课时,地理研学4课时。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章 | 节 | 课时 | 单元划分 |
导言 | 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 | 1 | 导言课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 3 | 第一单元 |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 1 | ||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 1 | ||
第一章复习总结 | 1 |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 2 | 第二单元 |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 3 |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 3 | ||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 1 | ||
第二章复习总结 | 1 | ||
期中复习 | 2 | 复习课 | |
研学一:考察学校附近的地貌和河流 | 2 | 研学课 | |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1 | 第三单元 |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 1 | ||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 1 | ||
第三章复习总结 | 1 | ||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2 | 第四单元 |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 2 | ||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 2 | ||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 1 | ||
第四章复习总结 | 1 | ||
期末复习 | 2 | 复习课 | |
研学二:调查学校附近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 2 | 研学课 | |
(二)主要学习方式
1.结合学案,自主学习,主动交流学习成果。
2.利用地图册学习,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用地理语言描述地理信息。
3.创建地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
4.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分别对学校附近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
(三)实施建议
1.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回顾已学知识,特别是七年级相关知识内容来分析问题。如: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相联系。
2.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教学,授之以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两节活动课中,涉及归纳法与问题解决式学习两种地理学习方法。
3.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如:在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选取本地区不同时间的气温、降水状况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
4.运用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与教学方法。如:省级行政区的教学,可通过拼图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
5.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查阅资料。如:在多民族大家庭一节的教学中,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6.运用技术手段,直观呈现生动课堂。如:利用Google Earth软件直观展示学校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本学期课程将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的表现、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和地理研学活动中的表现。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
(二)评价指标
1.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的表现
利用课堂表现评价表,从学习常规、课堂参与、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按照自评、组评、师评3:4:3的比例评价学生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的表现,每学期进行一次。
课堂表现评价表 | ||||||||||||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八年级 | 学期: | 上学期 | |||||||
姓名: |
| 小组: |
| 学号: |
| |||||||
|
|
|
|
|
| |||||||
| 学习常规 (30分) | 课堂参与 (30分) | 自主学习能力 (40分) | 合计 | ||||||||
自评(30%) |
|
|
|
| ||||||||
组评(40%) |
|
|
|
| ||||||||
师评(30%) |
|
|
|
| ||||||||
综合得分: | ||||||||||||
其中:
学习常规:主要评价课前准备、课堂学习、遵守纪律等行为表现。
课堂参与:主要评价上课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通过自学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书面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利用作业检查清单记录学生作业上交、完成情况,本学期计划收批作业20次,每次作业按完成情况得1~5分,未做或未上交得0分,学期累计100分。
作业检查清单 | ||||||||
|
|
|
|
|
|
|
|
|
姓名 | 9月3日 | 9月9日 | 9月15日 | 9月21日 | …… | 12月26日 | 1月3日 | 合计 |
张三 | 5 | 5 | 4 | 4 | …… | 3 | 5 | 87 |
李四 | 2 | 4 | 3 | 4 | …… | 4 | 2 | 76 |
王五 | 0 | 3 | 2 | 3 | …… | 4 | 5 | 63 |
…… |
|
|
|
|
|
|
|
|
|
|
|
|
|
|
|
|
|
3.地理研学活动中的表现
本学期安排2次地理研学活动,分别对家乡附近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教师可以从身体意志、学习兴趣、团队协作、文明习惯、任务完成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
4.期中期末评价
期中期末评价采用纸笔测试、闭卷形式进行,卷面满分100分,按比例计入学期评价。
(三)评价结果
(1)过程评价占总评的30%,其中课堂学习和交流中的表现占10%,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占10%,地理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占10%;结果评价占总评的70%,其中期中评价占30%,期末评价占40%;各项得分综合计算,得出总分。
(2)以等级制确定标准,90—100分为A等级,75—89分为B等级,60—74分为C等级,60分以下为D等级。
六、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教材——教科书、地图册;教辅——填充图册、同步训练、导学案。校外课程资源:学校周边的河流、地形、地貌、农田、工厂等。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