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滕州尚贤中学

>学校首页>教学动态>教学动态>内容详情

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道德与法治

发布时间: 2020-09-25 08:59 发布单位: 滕州尚贤中学 浏览量: 2764 【公开】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编写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纲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校情、学情,体现学科各种课程元素的计划大纲,是对一个学期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是对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是学科课程做的一个学期的预算。编制和使用好学期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钻研课程标准,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提高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这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编写要求

一个完整的学期课程纲要包括五部分: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其中后四部分是四大课程元素。

(一)课程背景

课程背景是设计课程四大元素的依据。可从课程理念、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1.课程理念分析。简要分析学期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依据、本学期教材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

2.课程标准分析。依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要求,研究分解每学期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依据教材内容把课程内容标准分解到每个学期,再去反思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内容是否在教材中有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明确学科课程整体内容标准在本学期的范围界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的内容以及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要求也是撰写课程纲要的主要依据。

3.教材内容分析。主要解决“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是什么”的问题,阐述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与前后学期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要通读七八九年级六个学期的教材,梳理教材的编排意图与知识体系。再对应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明确本学期教学内容。可分单元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予以界定,做到心中有书,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讲好中国故事,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应有的教育价值及时代特点。

4.学习能力分析。按学科内容特点分析年级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经验、认知发展特点、心理特点、已积累的方法策略等。要明确学生在成长需要、价值认同、现实困惑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及存在的个体差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四大课程元素保持整体性、一致性。

1.界定目标范围。对应学期教材的内容,厘清学科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本学期层面的目标要求,依据学科素养系统性地研究一个学期的课程目标,准确界定学期课程目标的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解内容标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表述比较宽泛,没有与学期教学、单元教学、课时教学作“一一对应”,需要结合标准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后才能确定本学期的课程目标。

3.整合三维目标。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聚焦本学期核心素养要素,整合表达三维目标要求。课程目标要全面、适当、清晰,分条阐述,不用分三维目标的方式呈现,但内容上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整合后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学习的路径、掌握的知识、习得的方法、收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目标要素可适当增减。以学科知识为支撑,让品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的。

4.规范陈述方式。叙写课程目标时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一个目标的陈述主干句式通常包含一个动词或一个名词。找出表述学习结果的“关键动词”,理解“关键动词”的含义;找出内容标准中关于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找准其中的“核心名词”。如通过……(路径),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确定后,为了实现目标就要学习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合适的课时安排。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习资源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

1.落实课程标准。依据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在本学期的体现和要求。

2.界定内容范围。在全面把握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教材内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明确本学期内容标准的范围。由于内容标准没有具体指出学习内容的要点和学习顺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界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3.内容科学实用。要根据课程目标、校情、学情,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惑点、困惑点。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设计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可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换、立、合,突出实用性,全面呈现一个学期所学习课时内容的安排。

4.多种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的设计除了新授、练习、复习课外,还可以把制作思维导图、单元知识树、综合实践活动、试卷讲评融入其中,真正让课程纲要起到指导一个学期的作用。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合理安排课时,帮助学生达成学期的目标,即学会知识技能、学会方法策略、内化为学科素养。课程实施要与课程内容完全匹配。

1.准备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服务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时事教育读本、配套练习册、教具学具、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以及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等。

2.设计学习活动。贯彻“三贴近”原则,在生活中、活动中、互动中进行品德教育,体现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学科理念;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校办学特色、教学活动、学生认知特点、教师特长等,设计具有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的统一,保证学习目标达成度。

3.合理安排课时。依据学期单元教学内容、学校校历、学生认知程度等,科学合理安排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以及单元检测、期中期末检测的教学课时。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要素,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而设计的评价任务,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以促进学生真实性学习。

1.评价框架完整。课程评价是证明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整体评价框架,整个设计要贯穿整个学期,突出学科特点、年级特点,明确评什么,怎么评,评的标准等,与整个纲要的目标、内容、实施相匹配。

2.评价内容全面。找到每个单元、每个课时中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界定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要促进学生明确往哪方面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也能够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

3.评价形式多样。根据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具体到单元、课时,可以设计一般性了解,如口头提问、谈话、作业等,以及课堂达标测试、单元测试或考试、安排实践性活动等。就期中、期末检测而言,既要设置客观性试题,又要注重开发表现性评价。课堂评价任务形式多元灵活,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4.评价结果运用得当。课程评价要具有较强的检测、反馈和诊断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在每一节课合理运用反馈、评价机制,处理好课堂预测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收集学生是否学会的证据,把这些证据计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同时以适当方式的发给家长,作为教师、家长帮助辅导学生的依据,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意事项

1.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必须全面学习研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各自的要求在学期教学中的落实情况;通读七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系统全面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和呈现方式,准确把握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明确各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认真分析学情,详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责任的承担者。编制课程目标时要避免出现“培养、让、使、引导”等以教师为主体的词语,将教师讲堂真正变为学生学堂,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更新编制设计理念。要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引领,依据“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保持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保持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评价调整、补救课堂教学,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4.体现教学特色。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既要凸显学校的教学特色,又要突出学科、年级、教师的个性特点,以实用为标准,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5.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每学期的课程地位和价值,立体式构建课程纲要;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课程元素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具体要求;处理好学期课程纲与传统学期教学计划的关系,明确二者的不同,要立足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把三个年级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性地研究一个学期的目标,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到指导作用。

四、样例

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

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册

总课时数:30课时

学校名称: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设计教师:胡西洋  高静  王庆敏  张贝贝

 

一、课程背景

1.课程理念分析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统领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本册教材立足学生社会生活,突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同时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选取学科核心内容,科学选材,设计活动,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不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其中,第一单元依据“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理性参与公共社会生活”、 “有为他人、社会服务的精神”等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走进公共生活;第二单元依据“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等相关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第三单元依据“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等相关课程标准,引领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第四单元站在国家层面之上,引领学生践行公共精神。总之,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

3.教材内容分析

从纵向知识体系分析,在七年级教材阐述家庭和学校空间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本领域,以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责任奉献和家国情怀为主题,设计四个单元的内容。以学生参与的社会生活为基本空间,逐步过渡到国家层面,与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相联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采取显隐结合、贯穿始终、分散渗透等多种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第四课集中阐述了“诚信”,第五课集中阐述了“法治”,第七课阐述了“友善”,第八课集中阐述了“爱国”,全册渗透了“和谐、自由”等内容,为八年级下册法治专册集中进行“法治”教育提供了知识支撑,同时为九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分别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主线贯穿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教育思路。

从横向知识体系分析,本册所设计的四个单元的内容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处于由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所以,在七年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第一单元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题,设计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确自身应肩负的使命,努力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在第一单元“走进公共生活”的基础上,第二单元从社会规则的功能切入,旨在引导学生懂得社会规则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理解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第三单元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责任,认识勇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从而积极主动奉献社会。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4.学习能力分析

本册教材面对的是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八年级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天然的优势,“其知识是生活的升华,其内容是学生身边的实践”,“与学生联系紧,时代性强”。因而如何用“教材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论证教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以解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以前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已经初步了解,已经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学习原则。但知识综合起来,学生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

单元

单元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

第一

单元

1.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案列、链接相关材料,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2.通过运用以往经验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3.通过观察和阅读有关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图文资料并结合生活经历,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能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三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第二

单元

1.通过观察和阅读教材选用的图片和案例,思考并小组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社会规则,明白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懂得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2.通过运用以往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案列、链接相关材料,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和改进社会规则,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通过回忆相关生活,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通过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以后生活中做到尊重每一个人。

4.通过阅读和观看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体会文明的价值,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和展现文明有礼。

5.通过阅读中华小故事和查阅社会新闻,小组内相互交流,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案例和阅读法律条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三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1.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二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一3.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一3. 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第三

单元

1.通过回顾以往社会生活,探究与分享相关案列、链接相关材料,阅读教材,査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知道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责任的表现和意义;懂得责任承担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代价;具有责任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要承担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通过相互交流经验,感受关爱的力量,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

3.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小组讨论,知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三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第四

单元

1.通过阅读中华好故事,运用以往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案例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爱国情感。

2.通过链接相关材料,阅读教材和査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3.通过收集祖国发展的图文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生活中所见所问,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激发自豪感,积极关注国家发展,崇尚劳动,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责任。

三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三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三、课程内容

单元

单元立意

内容结构

重点

难点

第一单元

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同龄全册教材的地位。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立行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个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基于对时代和学生成长阶段的判断和认识,道德与法治课应该为初中学生建构认知社会的科学框架,为青少年努力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据此,教材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网络是把双刃剑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

传播网络正能量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和法律等,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正处于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既明白社会规则的约束力,同时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立足上述情况,本单元设计了三课内容。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社会生活有秩序

维护秩序靠规则

第二框

遵守规则

自由和规则不可分

维护和改进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

尊重从我做起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第二框

以礼待人

做文明有礼的人

待人礼为先

第三框

诚实守信

诚信无价

践行诚信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第二框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第三框

善用法律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第三单元

社会参与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培养目标。初中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是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育,以帮助其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教材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责任你我他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第二框

做负责任的人

我承担 

我无悔

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第二框

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我践行

奉献助我成长

第四单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单元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国家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一框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

认识国家利益

第二框

坚持国家利益

至上

捍卫国家利益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一框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二框

维护国家安全

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一框

关心国家发展

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

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框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实干创造未来

劳动成就今天







四、 课程实施

单元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课时安排

课程

资源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教师应收集材料,努力呈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可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片段,展现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体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调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经验、感受,唤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探究兴趣

本课既可以用归纳法,也可以用演绎法,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对社会化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是成长的必修课。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里可结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进一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价值寓于社会的深刻道理,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引导要求。

 

 

 

2

 

 

 

一、书籍资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助学 

、教师教学用书等。

 

 

 

 

 

 

二、工具材料:多媒体

 

 

 

 

 

 

 

 

 

 

三、网络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网、教育资源网、学科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文件格式的新闻资料。

来源:网络(新华网、人民网、微博等)

电视(中央电视台)

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

 

 

 

 

 

 

 

 

 

 

 

 

 

 

 

 

 

 

 

 

四、相关人物资料: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元勋”等。

 

 

 

 

 

 

五、地方资源:当地社会热点材料、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既要深入理解互联网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又要辩证认识和对待网络的利与弊。

    教师要搜集一些经典案例,让初中学生深入感受网络如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要选择现实中的真实案例来引领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网络守法和安全意识。关于辨析网络信息,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网络公共事件的案例,让学生知道对网络信息要保持审慎的态度,要用一双慧眼来辨识。

 

 

 

2

单元检测

知识梳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复习并进行单元检测

2

检测反馈

讲评试卷 总结归纳错题

1

第二单元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本课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和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社会规则,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指导学生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学习维护和改进社会规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观察法与访谈法结合使用,观察学生在生活中遵规守纪的情况,选取教材中的重要问题,如社会规则的作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制约自己遵守规则的因素等,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认识到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

 

 

2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践行道德规范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反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教师也可以创设高度结构化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不得不说真话,以其思想表现行为。情境演示法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如合作意识。法治观念、是否真实反映自己等,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3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内涵和社会价值,当学生对社会规则有普遍的认同感之后,再指导学生践行规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两大社会规则。认识到遵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再现以及法律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3

期中检测

知识梳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复习并进行期中检测

2

检测反馈

讲评试卷 总结归纳错题

1

第三单元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本课在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扮演着哪些角色,分别承担着何种责任”等问题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通过课堂内外观察、主题活动参与、师生对话交流、同伴合作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自然、开放的情境中自由表达观点,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读书卡片、人物短评、微现频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2

第四单元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首先,通过对“国”字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内容。其次,通过探究与分享,理解国家利益包括方方面面。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知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至上。

 

 

2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课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提交调査报告或小论文等,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知道什么是国家安全观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思考分辨、讲述、理解问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树立国家安全观意识。

 

 

2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本课通过阅读教材、收集图片资料,播放视频、小组合作等方法让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城取得的成就,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关注国家发展。

可采用交流分享主题小报形式,了解学生认知的提升;也可采用演讲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爱国情怀得以升华以及责任感的増强;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诸如“中国人为何自信”的研究性学舌动,形成调査报告,既能够了解学生的信息捜集和加工能力,又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

 

 

 

 

2

期末检测

复习

知识系统梳理及期末检测、反馈

4

五、课程评价

学期总评价成绩=形成性评价(45%)+结果性评价(55%)

(一)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45%)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师评、互评或小组评的方法,进行的专项或阶段性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45%)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谁来评

课前学

(3%)

学习新内容前,根据老师布置,能提前进行预习。

A.按要求预习,通读课本,有自己的观点见解(5分)

B.用铅笔勾画重难点(4分)

家长

组长

课前

三分钟

(2%)

能够有条理清晰回答相关题目(3道),并保证正确率,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的题算错题。

A.答对3题(5分)

B.答对2题(3分)

C.答对1题(1分)

师评

组评

生评

课堂

表现

(20%)

倾听

发言

交流

合作

A.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5分)

B.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3分)

C.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基本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1分)

师评

组评

生评

作业

评价

(15%)

课堂作业:按时完成课堂达标作业,书写认真,合理清晰表达观点。

A.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合理清晰表达观点,并提出质疑,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观点看法。(5分)

B.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合理清晰表达观点。(3分)

C.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1分)

师评

组评

实践

活动

(5%)

积极参与社会、学校日常德育、共青团等相关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学以致用,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按照参与次数和参与质量,按照5分、3分、1分记入计分表。

师评





2.结果性评价(55%)

结果性评价(55%)

评价项目(评什么)

评价的方式(怎么评)

谁来评

各单元检测(10%)

纸笔测试

师评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20%)

纸笔测试

师评

第二次阶段性检测(25%)

纸笔测试

师评




(二)评价结果

学期成绩以等第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第。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优秀(≥85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需努力(<60分)。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